- · 《外国文学评论》栏目设[10/06]
- · 《外国文学评论》数据库[10/06]
- ·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方[10/06]
- · 《外国文学评论》征稿要[10/06]
- · 《外国文学评论》刊物宗[10/06]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卡夫卡诞辰137周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早在一九四一年,著名英国作家奥登就说过:“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卡夫卡完全可以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等相提并论。”他在短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早在一九四一年,著名英国作家奥登就说过:“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卡夫卡完全可以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等相提并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在文学的田野上默默地耕耘,以自己独辟蹊径的创作广泛地影响了现当代各国文学,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他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弗兰茨·卡夫卡(1883.7.3—1924.6.3)
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弗兰茨·卡夫卡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西部地区)首府布拉格。他的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犹太商人,母亲是个气质忧郁、耽于冥想的家庭妇女。卡夫卡幼时受的是德语教育,一九〇一年进入布拉格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但不久便迫于父命改学法律,并于一九〇六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自一九〇八年起,他供职于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一九一七年患肺病,一九二二年因病离职,一九二四年六月三日病逝,只活了四十一岁。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不幸。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社会生活环境、他的家庭,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末期。当时在布拉格,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十分尖锐,帝国摇摇欲坠。作为犹太人,卡夫卡与斯拉夫人没有什么来往,而布拉格的多数居民是斯拉夫人;他受的是德语教育,这使他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他既不是完全的奥地利人,也不是捷克人。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他的父亲性情暴烈、作风专横,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卡夫卡从小就感到来自父亲的压力,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未能建立自己的家庭。卡夫卡的生活环境以及内向的性格,使他把写作当做惟一的精神寄托。
卡夫卡自幼酷爱文学。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大量阅读世界名著,并涉猎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等人的学说,受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恺郭尔思想影响,也研究过中国的老庄哲学。一九〇八年开始发表作品。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随笔、杂文、格言、书信、日记等。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十分严格,生前发表的作品屈指可数。卡夫卡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求挚友布洛德焚毁他所有未发表的手稿,已发表的作品也不再版。后世的读者应感谢独具慧眼的布洛德没有执行这份遗嘱,在作家身后整理出版了亡友所有著作,使这位旷世奇才的不同凡响的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流播世间。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曾禁止出版他的作品,然而他的作品仍以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现。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卡夫卡热,作家们纷纷模仿借鉴卡夫卡的创作手法,学术界也掀起研究卡夫卡的热潮,在文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卡夫卡学。时至今日,声势越来越大。
二十世纪以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文学流派如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都在卡夫卡的创作中找到自己创作方法某种特征的渊源。中国读者对卡夫卡的了解比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陆曾翻译出版卡夫卡的少数作品,但仅供内部参考,广大读者无缘得见。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外国文学翻译介绍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卡夫卡也得到重新评价,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卡夫卡也对中国作家产生影响,有一些作家已开始有意识模仿卡夫卡。随着时间的推移,卡夫卡的作品将会在我国赢得愈来愈多的读者的理解和赞赏。
卡夫卡的三部长篇都是未竟之作。在这三部作品中,《城堡》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布洛德甚至称《城堡》是“卡夫卡的《浮士德》”。
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作品寓意深邃,内容怪诞离奇,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谬、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有人称它是一部“迷宫似的令人晕头转向的小说”。有一位外国评论家指出:“《城堡》的读者读了头几页往往会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而这并不是因为书中的语言晦涩——卡夫卡的文风倒是明白晓畅的——,而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事情是如此离奇,人们间的对话是如此怪诞……”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zonghexinwen/2020/100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