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互鉴:中国当代诗人眼中的外国诗歌翻译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百年新诗中,有多少翻译诗对中国诗歌有影响? 21世纪,中外诗歌传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外诗坛应该如何良性互动?诗歌中这些看似内在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不同文化交流的

百年新诗中,有多少翻译诗对中国诗歌有影响? 21世纪,中外诗歌传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外诗坛应该如何良性互动?诗歌中这些看似内在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不同文化交流的不同方面,也暗示了一种文化应有的自我认知。消化和理解它可能会导致新的裂变和发展。针对自身文化需求,首都师范大学近期成立了外国诗歌研究中心。作为中国自行设立的外国诗歌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之初就邀请了近20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进行交流。本版摘录了部分嘉宾在大会上的发言,思考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回首:翻译的血液贯穿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季迪马加

过去,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外国诗歌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我想两个人会一起飞。尽管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但世界上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对话是任何人都无法打破的。文化自信的重要点还应该体现在我们的开放意识上,包括不同的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接受和互动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外国诗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百年新诗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诗有几个传统。除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和中国新诗形成的一些传统外,还有外国诗歌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的前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外国诗歌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深。在改革开放中,特别是在诗歌的新时代,许多作家也深受外国诗歌的影响。

我一直很尊重翻译者,尤其是外国诗歌的翻译者。自从我开始写诗,第一个真正影响我,让我愿意用笔写诗的诗人,其实是普希金。我读了一本诗集。那时,我还在大凉山的偏远地区。很难找到一首外国诗歌。一个同学把书借给我,封面不见了。花了三天时间抄下来,最后在附言中看到译者是葛宝全,印象非常深刻。 1980年代,有幸在艾青先生家中遇到。我很佩服他,站了三下。当时他觉得很突然,所以我告诉了他。我也尊重很多译者,因为他们翻译的诗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诗人、诗歌翻译家王建钊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和诗歌的翻译基本上是同步的。起初,胡适、郭沫若、王杜清、冯乃超实际上是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在从事诗歌翻译工作。另外,从整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来看,译诗可以成为我们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胡适他们一行,比他们晚一点的还有风致和卞之琳。他们既是一流的诗人,又是一流的翻译家。翻译的血液贯穿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从20世纪到现在,任何诗歌翻译的繁荣时期,也必定是中国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诗歌翻译一旦出现问题,创作中也会出现问题。

?年轻时的冯志

面对诗歌,我们必须能够深入到诗歌的“本源”

?欧阳江河,诗人

我和马嘉主席相似的一点是,很多受人尊敬的人都在从事外语诗歌研究和翻译,每个人都在塑造新一代中国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文化意识,以及内在的无意识。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现在我想我必须考虑一下。

我最近去了甘肃武威,也就是古凉地区。武威有两个人物,一个是熊极,你要在气场出来之前靠近他。这证实了在我们古代汉语中,我们也经历了一种翻译语言的塑造,也就是对古代梵文佛经的翻译。熊本尊是这方面的大师。还有一位大师巴斯巴,他创立了古代蒙古语。我看到他写的蒙古史书的片段,我觉得我知道那些话。由此,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的过去和现在的一部分是和这些人在一起的。相对而言,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百万分之一。后人可能有一点,我也可能有一点。发现我自己有翻译和人物创作,这很有趣。

第二点,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与“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形成对应关系。我认为两者都必须深入“原始”。就诗歌写作而言,“原”既不是汉语,也不是俄语、德语、英语等,诗歌的最终起源应该穿透这些肤浅的母语,超越翻译障碍,即技术障碍。跨越文化障碍,学习诗歌会让我们重新进入,对世界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茨维塔耶娃还认为,诗歌不是用母语写成的,只用母语写诗是不可能写得彻底的。在此之前,我阅读了荷尔德林的作品。他使用的德语其实是一种原始语言,具有“上帝的口头”的性质,但上帝的语言已经消失了。希腊语。希腊语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神圣的东西,但荷尔德林想表达它,所以最后说德语的人无法阅读他的诗的原文。 “原”是诗的语言。 “原文”有一个简单的表达,它是一种需要用自己的母语翻译的语言。这是诗歌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在翻译诗歌“原”的意义上,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个层面去理解外语诗歌翻译与母语诗歌写作的联系和区别。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网址: http://www.wgwxplzzs.cn/zonghexinwen/2021/0823/540.html



上一篇:中国当代诗人眼中的外国诗歌翻译
下一篇:丁玲:与世界文学同行

外国文学评论投稿 |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外国文学评论版面费 | 外国文学评论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